經過多年的產能承接與行業深耕,2022年,全省光伏全產業鏈產值達1073億元,躍升為千億級產業。今年1月至6月,全省綠色硅產值已達535.4億元,云南光伏產業穩步邁入“千億時代”。
放眼全國光伏產業版圖,云南工業硅、單晶硅片建成產能均居全國第二位,在上游制造格局中舉足輕重。以“千億時代”為起點,在新一輪的產業轉移和區域合作中,云南充分發揮綠色能源、硅礦資源、光伏資源等優勢,加入全產業鏈競爭,塑造“光伏之都”發展優勢。
光伏制造產能的梯度轉移助力云南新增千億級產業,上游優勢節點持續凸顯,工業硅、單晶硅片建成產能在全國占比分別達18.3%、17.7%。在此基礎上如何實現再突破,成為云南發展光伏產業亟須解決的問題。
以更主動的姿態正面出擊,近年來,云南通過鞏固提升主導環節優勢,強力推動延鏈補鏈強鏈,突破產業鏈局限,優化布局,提高工業硅產能利用率,加快推進在建多晶硅重點項目建設,積極支持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等配套產業發展,打造“光伏之都”。
立足各州市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,云南以曲靖為光伏產業核心區,推動保山、楚雄、麗江、昭通4個重點發展區,帶動大理、德宏、昆明、紅河等具備發展潛力及配套能力的地區協同發展,形成“1+4+4”光伏產業發展空間布局。工業硅重點布局在保山、德宏、怒江、昭通等硅礦資源豐富的州市;多晶硅、單晶硅重點布局在曲靖、保山、麗江和楚雄等綠色能源豐富的州市;硅光伏下游產業鏈重點布局在曲靖、楚雄、紅河等制造業基礎較好的州市,全產業鏈發展態勢正在形成。
截至今年6月,全省光伏產業鏈建成工業硅產能115萬噸、多晶硅5.2萬噸、單晶硅棒133GW、單晶硅片117GW、電池片10GW、光伏組件6.25GW,建成光伏發電裝機7GW。在2022年的基礎上,建成的單晶硅棒增長了20GW、單晶硅片增長了18GW、電池片增長了5GW、組件增長了1.25GW;新建成了光伏發電裝機7GW,光伏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。
根據市場規律,創造區域合作的基礎,形成市場化合作機制,云南在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中彌補短板,縮小與產業轉移地之間的勢能差,全力推動高端人才嫁接、創新要素導入及產業資源共享,真正實現區域協同發展。
評論